膠東在線3月23日訊 在第111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全國婦聯公布了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魯東大學農林作物遺傳改良中心女博士創新團隊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自2015年成立以來,這支由16位女博士組成的創新團隊,立德樹人、砥礪奮進,在課堂上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時代農科人才。走下講臺,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常年扎根在田間地頭,將教學、科研和服務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真正來地里面寫,才是真本事”的重要講話精神,書寫了一個個巾幗博士科技扶貧的動人故事。
“煙臺萊山的鄭家莊村以種植傳統作物為主,2019年我們考察后,帶領村民嘗試反季栽培技術,幫助村民增產增收!惫ν┦空f道!拔覀內サ乩锩,可以把技術帶給老百姓,現場指導他們該怎么做。有的農民朋友迫切需要我們的支持!眻F隊成員點對點幫助,手把手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建立了珍稀菌菇、經濟果蔬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十幾個大棚為村民年增收達到20萬元以上。
2015年,為幫助貴州獨山縣學生楊安仁改善油桐種植,郭笑彤提出了新品種、高科技、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并開放實驗室研究當地山地土壤、油桐性狀,引導楊安仁與油桐研究最專業的中國林業科學院亞林所的專家們建立聯系,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經過短短幾年發展,最終建成1個國家油桐種質資源庫、500畝油桐良種育種基地,為當地少數民族同胞提供了近400個工作崗位,對口扶貧43戶。
多年來,團隊成員犧牲了大量節假日休息時間,奔赴鄉村振興第一線。在招遠石硼村加強農民農技培訓,推廣新型蘋果品種;“智力扶貧”助力巫山脫貧攻堅,以“小蘑菇”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巫山食用菌“大產業”,同時參與了巫山縣博士工作站建設,助力當地貧困農戶脫貧“摘帽”;為省級貧困村淄博市泉子村出謀劃策,制定了彩色蘑菇種植方案,幫助村里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
為做好玉米高效轉基因體系研究,李蓓博士連續幾年春節都是在海南的玉米地里度過的。長時間在烈日下授粉,原本白皙的皮膚變成了深深的小麥色,多處被紫外線灼傷。在農林作物培養間里,李蓓興致勃勃地給記者展示楊樹、辣椒、玉米等幼苗,她說道:“別看這些小苗子,現在還不起眼,試驗成功,投放種植后,就會給廣大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于春燕博士克服種種困難,多次協助團隊深入新疆鹽堿地區反復進行試驗育種,培育出的轉基因速生耐鹽堿楊樹全部成活,在山東、新疆等地推廣后,為當地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為有效解決棲霞蘋果木、德州棗木老化問題,李維煥博士研制出蘋果木轉化木菌肥、食用菌基質技術,無償傳授給當地果農;梁美霞博士推廣高產且富含維生素和花青苷的紅肉蘋果,開啟了種植戶的致富之路;劉曉華博士為煙臺萊州培育出的優質月季品種,推動了當地月季產業的發展……
“企業增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我們女博士科技服務團的服務宗旨,每當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我們心里邊比一年發幾篇論文、獲得一項課題要欣慰得多!闭勂鹂萍挤⻊,宿紅艷博士感慨頗多。目前,團隊已成功建立起玉米、番茄、大豆、楊樹等植物的高效轉基因體系,培育出多個高產、抗逆植物新品系。其中,18個材料已經獲得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的中試許可。
農林作物遺傳改良中心女博士創新團隊的成長得到了省市領導和婦聯的關心指導。團隊從無到有的幾年間,省委副書記楊東奇一直關注著大家的成長和團隊的建設。2017年4月,在參觀考察我校農林作物遺傳改良中心時,他鼓勵農學老師們要“學農、為農”,發揮專業優勢,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實用技術、更好的優良品種。2018年3月,在山東省各界婦女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09周年座談會上,他鼓勵女博士團隊繼續堅持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用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助力。2019年7月,女博士團隊向楊東奇寫信,感謝省委和楊東奇副書記的關心關愛,并詳細匯報了女博士團隊在鄉村振興、推廣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績,分享了對新農科建設和培養新時代復合應用型人才的思考。楊東奇專門作出批示,對團隊堅守初心與夢想,全心全意助力鄉村振興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9月,在到省婦聯開展工作調研時,他通過網絡視頻與在田間工作的女博士創新團隊進行交流,為大家“長期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的做法點贊。2020年12月16日,楊東奇專門到魯東大學女博士團隊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科技示范園調研指導,對團隊厚植“學農、愛農、為農服務”情懷,用智慧建功金色田野、用學識造福一方百姓的做法表示贊賞,并祝愿團隊牌子越擦越亮,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巾幗力量。
辛勤的付出,換來的是滿滿的收獲。女博士創新團隊緊盯鄉村振興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涉及領域實現了作物、果樹、林木全覆蓋,育種技術和食用菌栽培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團隊先后幾十次的赴省內外各地開展科技扶貧,解決了13項“三農”發展中的難點問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科創比賽,獲得國家級獎勵3項,省部級獎勵9項;指導學生創建農業企業,為當地少數民族同胞提供近400個就業崗位;指導30余名學生成為村官、進入涉農企業,60余名學生考上研究生,培養知農愛農學農科技后備軍;先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等各類項目50余項,發表SCI論文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6項。三年來,團隊下基地、助脫貧,為老百姓提供現場培訓30余次,直接受益農戶1000多戶。團隊先后被評為煙臺市、山東省三八紅旗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推薦單位。先進事跡被央視《朝聞天下》、央視國際頻道、山東新聞聯播、《中國教育報》《中國婦女報》、學習強國平臺、《大眾日報》等媒體報道。
女博士創新團隊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強農興農的重大責任,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拔覀円欢_踏實地、埋頭苦干,將所學傾注于這項光榮的事業。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應用推廣,能夠給廣大農民朋友帶來更多收益,能夠更好地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大家紛紛表示,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希望在科技興農的偉大實踐中發光發熱,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習編輯:武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