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煙臺大學生網5月13日訊(通訊員 蘭芳) 4月30日,濱州醫學院2015級學生吳端正作為青年代表,受邀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
第一個疑問:吳端正是誰?第二個疑問:為什么是他?
揣著對于同齡人的某種好奇,中午12點30分,我撥出了號碼,電話鈴聲響了三下,此時的人他坐在北京前門東大街共青團中央的辦公樓里,剛剛放下手里的活兒,接通了電話:
“你好,我是吳端正!

吳端正,1997年12月出生,山東菏澤人。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2015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中共預備黨員,曾任2017屆校學生會副主席、青年媒體中心主任,E夢園新媒體工作室負責人。
2018年7月被推選至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實習至今,參與共青團中央的新媒體產品策劃、產品設計、文案撰寫,項目對接等工作;參與錄制、主持“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運營學校共青團、中華全國學聯微信公眾平臺,參與推動全國高校新媒體體系建設。
獲得榮譽:
1.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學校新媒體中心優秀實習生
2. “厲害了我的國”大學生原創視頻征集大賽全國一等獎
3.山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學生
4.山東省無償獻血愛心大學生
5.煙臺市助力健康城市建設優秀志愿者
6.濱州醫學院2017年度“優秀團員標兵”提名獎
7.校級一等獎學金、三等獎學金、單項獎學金
8.濱州醫學院2017年“青媒煮酒話濱醫”攝影寫作設計大賽一等獎
我是吳端正
2019年4月30日,是被吳端正寫進“人生高光時刻”的一天。
這一天清晨絲毫沒有懶床的意向,鬧鈴響了一聲,他就從床上坐起來,簡單洗漱后,他拿出前天晚上熨燙好的西裝,一件件認真地往身上穿。突然發現,自己不會系領帶……
出門前在鏡子前比以往多停留了幾秒,然后拿著那條怎么也系不對的領帶投入到西二環擁擠的人流中,趕在八點鐘之前下了公交車,走進團中央辦公樓。
這一天和往常一樣,他被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照耀,只是這一刻他有點恍惚,覺得自己離太陽好近,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頭頂上那顆八九點鐘的太陽:蓬勃希望、熱烈滾燙。
在機關食堂吃過早飯后,他找同事幫忙系好了領帶。8點30分,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之后,和同事坐上了去往人民大會堂的大巴車。
排隊、安檢、進場、落座。10點30分,在《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我和我的祖國》的全體大合唱后,習近平總書記步入會場,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了“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六點要求。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殷切希望,每一個字都深深地打進了吳端正的心里,尤其那句“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在他心里蕩起久久的漣漪。
大會結束,在人民大會堂前歡喜留影,簡單吃了午飯,吳端正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下午的工作。消息傳回港城,在濱醫學子心里,為這個帥氣學長的“傳說”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事實上,這不是吳端正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今年4月初,身穿粉紅色衛衣的小吳同學作為主持人,出現在“青年大學習”第四季第五期團課里,全國1500多萬大學生觀看了這一期節目。
節目播出后,全國各地的老同學發來消息詢問:“吳端正,真的是你嗎?”
“哈哈,真的是我!

吳端正作為“青年大學習”主持人
一個轉折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吳端正正在經歷著最困惑的迷茫期......
那時候的吳端正剛從創業的“吳店長”、學生會的“吳主席”及青年媒體中心的“吳主任”的多重角色里離開,第一次經歷“明知道自己很無聊,但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狀態,也是大學里唯一“沒有動力”的半年。

當時在濟南上課的他迎來了第一波企業招聘會。
有一天在機房上課,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同桌沒來“我們專業查勤還挺嚴格的,不來上課后果還挺嚴重的,我當時還想這人膽子真大!
他給同桌發了信息:“你怎么回事,竟然敢不來上課?”
不久,他收到一條回復:“我招聘會上被錄取了,準備簽合同去就業了!
“自此之后,每天上課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在減少,從最開始的62人,到60人,50、35、25……大家都去實習了,我一下子從特別無聊的狀態變成了特別迷茫的狀態,明知道自己應該干點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具體要干什么!
除了心理上的煎熬,讓吳端正感到無力的是一種切身的孤獨感,一向把朋友看得特別重要的他突然變成了一個人:“一個吃飯、一個人上課,那時候吃飯絕不會在食堂吃,都是打回宿舍,怕別人看到我的孤獨,可能也是我矯情,但是就是特別不適應!
終于有一天受不了了,“不行,我不能這樣了!彼穆曇魪穆犕怖锎┻^來,擲地有聲。
那一天下課后,他去樓下的華萊士特意點了一份雙人套餐,一邊吃一邊想: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在喝第二杯可樂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之前做新媒體時,團委老師說過共青團中央有實習機會,像是被什么點了一下:對啊,新媒體剛好也是自己喜歡的領域,如果有機會去更高的平臺深入學習也是一段很棒的經歷。
于是他開始聯系老師、制作簡歷、參加遴選......最終,他得到了這個實習的機會。2018年7月23日,他抵達了這個儲藏著千萬人夢想的城市——北京。
那頓雙人套餐被吳端正稱為“轉折點”,“從那以后,我做事情再也沒有迷茫過,一直有清晰的目標!
北漂,不飄
對吳端正來說,北漂,漂的是能力和視野。在北京的十個月里,他一直記著自己“實習生”的身份,盡管已經在實習期間開始接手運營上百萬粉絲的公眾號、拿下了“優秀實習生”的榮譽,參與全國范圍的活動運營策劃,但是在每一項成績的背后,一定會有吳端正的反思和總結。
“在大的平臺工作會有一種錯覺,錯把平臺當能力是最可怕的一種,一項工作取得成績的時候,我會先問自己:是因為我的能力?還是平臺的影響力?”這很重要。
在每一個容易飄的風口,吳端正都是那個能按住自己的人。

吳端正形容北京是一個讓人“找不著北”的城市,是一個閉上眼睛都能聽到腳步和吶喊的城市。目之所及,所有人都像是在參加一場比賽。
北京的空氣里多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焦慮,和急求安身立命的北漂不一樣,他從一開始就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他說起自己想留在北京的原因:“我現在還沒學夠,我就是來學習的,我的裝備還沒碼齊!
懷著純粹的學習熱情,踐行著學習者的謙卑姿態,沒有苦大仇深,吳端正的北漂之路充滿了喜悅和感激:北漂的體驗就是感覺到了自己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有改變,很新鮮。
高二那年,因為物理成績不理想,吳爸爸給吳端正找來輔導老師,每天兩小時輔導時間,半小時都是吳端正的聊天時間,與輔導老師談天說地,天馬行空。
高考結束后,輔導老師敏銳地告訴他:“不管高考的成績怎么樣,成績單上的數字不會是你的終點,高中的優秀可能是成績單上的數字,但是到了大學,優秀是千姿百態!
幾年之后,這句話就像一個預言,像一塊小石子投向湖面,蕩起今天的波紋,吳端正在大學迎來了自己的盛放。從似懂非懂到越咂摸越覺得是那么回事:優秀是千姿百態。
吳端正說,在共青團中央實習的日子里,最大的改變就是信念的增強。之前關于家國情懷、關于青年人的追求,已經從腦袋里飄的口號變成現在每天堅定的腳步,腳踏實地、落地有聲。
如果你說我沉穩,我會很開心
和朋友相處狀態下的吳端正是一個有趣的存在,他是“相聲藝術家”、喜歡詼諧的表達。朋友們經常用“活潑”、“跳脫”、“思維奔逸”來標簽他,他卻在電話那邊說:“如果他們說我沉穩,我會更開心!
之前看《奇葩說》的時候,他最喜歡姜思達,覺得他犀利、前衛,F在喜歡上陳銘“在宇宙中心呼喚愛”的沉穩。在個性和沉穩之間轉換是他的常態。
“我喜歡姜思達,但我希望成為陳銘。這不矛盾!

現在,每周過著“855”的生活,吳端正在北京習得了獨處的本領。下班后開始享受“一個人”的狀態,這讓他能更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聲音,對他來說這是一段反思和成長的好時光。
回歸人群,吳端正是一個感性大于理性的男孩,這種感性在親人面前是一種無防備的柔軟,在朋友面前是一份無條件的關心,在工作上是一種對細節的反復推敲,在獨處的時候是一份清楚的自我認知:
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應該自覺牢記總書記“要練就過硬本領”的殷切期待、逐夢青春,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下一個中國百年,請放心交到新時代中國青年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