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煙臺大學生網4月22日訊(通訊員 蘭芳 胡懋鈺)在孫老師眼睛里幾乎看不出任何鋒利,我們和他聊學生、聊藝術、聊教育,他總是保持單一的標準坐姿和適時適度的微笑。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信條堅守使他寬厚、有禮和謙和?湛跓o憑,所以一口白牙和眼角細小的笑紋都跑出來,為眼前這個教育工作者的寬厚品格作證。

孫耀,男,36歲,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煙臺職業學院藝術設計與公共管理系團總支副書記,兼任心理健康教師、學生社團指導教師。個人先后榮獲山東省優秀輔導員、山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煙臺市青年崗位能手、煙臺市優秀共青團干部、煙臺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并多次獲得煙臺職業學院五四青年獎章、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拉開公交車窗戶一寸,用臉去貼著暖風,跟著17路車繞了又繞,等到在煙臺職業學院西門下車的時候,早就忘記了方向,只好迎著太陽的方位向前。
邁進校園里,垂柳冒出不顯眼的綠色,沖著我們輕輕點頭,我們一邊循著孫老師發來的定位踏步,一邊把一路的景象往腦袋里裝——街道上因單招拉起的宣傳橫幅、廣場中央排練舞蹈的曼妙女孩、二教一樓墻壁上擁擠的學生設計作品、被精心涂鴉的教室前后門……孫老師伸出寬厚的右手,我那聲“老師好”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一聲“蘭老師”搶先進了耳朵,我把手合進他的手里,順便把腦袋羞進了春風里,低成一棵垂柳。
在孫老師眼睛里幾乎看不出任何鋒利,我們和他聊學生、聊藝術、聊教育,他總是保持單一的標準坐姿和適時適度的微笑。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信條堅守使他寬厚、有禮和謙和?湛跓o憑,所以一口白牙和眼角細小的笑紋都跑出來,為眼前這個教育工作者的寬厚品格作證。

教學樓走廊里的學生設計作品
從1101說起
孫老師是煙臺職業學院藝術設計與公共管理系的輔導員,說起來,孫老師算是資深的煙職人。
1999年,還在少年時期的孫老師就選擇了山東省輕工業經濟管理學校(煙職前身之一)讀書,所以,煙職是使他的知識和技能由輕薄變得厚重的地方,也是見證了他從少年長成青年的地方。今天,這個他長大成人的地方,成了他決心用一生奉獻的地方。
“你年紀也不大,憑什么管我們啊”,工作第一年,孫老師很快遇到了挑戰,他接手了當時全校最難管的一個班:“分到的第一個班級是一個“無政府主義”的班級,非常散漫,來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各方面給捋順!
對于當時班里的部分學生來說,在荷爾蒙充斥的年紀里,經常會因為藝術生的身份,錯把叛逆當個性,所以在藝術方面的才華還沒機會展現的時候,他們身上因“藝術”而起的自由主義、浪漫主義跑岔了路,變成了懶散、傲慢的行為。
住進男生宿舍是一個必然選擇,是當時孫老師能做的最直接、現在看起來最正確的選擇。他翻出數年前自己在煙職上學時候的褥子被子,選擇了1101宿舍的一個空床鋪,從鋪好床鋪疊好方塊開始算起,一住就2年。
孫老師把自己的名字寫進宿舍值日表里,三年里和學生平起平坐,一起分擔值日,嚴格按照學校要求整理內務。在離同學們最近的地方,立起一道行動上的標桿。
最后因為學生的實習加上自己工作越來越忙,加班變成常態,怕打擾同學學習,孫老師選擇搬出了1101,臨別的時候,同學對他說:“一開始還以為你是在作秀,沒想到,你竟然真的和我們住了2年!
孫老師坦言自己從學生的角色轉變為老師,著實適應了好一段時間,在1101的兩年,是一段很好的過渡期,它令他真的進入學生、了解學生,因地制宜的管理效果自然也是非常好。

孫老師和學生一起勞動
進入煙職的13年里,“其身正,不令而行”一直是孫老師的工作信條。今天他回看過去的13年,發現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細微的痕跡,同時把他從那個開班會非常緊張,基本上是照稿念的學生樣態,變成了今天可以指導新輔導員的系團總支副書記。
孫老師說自己算是老一批輔導員里較為年輕的一個,所以年輕化的語言加上自己的經驗是引領新輔導員走上崗位、盡快勝任工作的一劑強心劑。
13年,從點到面,通過孫老師,越來越多的學子從校園邁上社會,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輔導員在工作崗位上散發著光和熱。
“你們的起點比我高”
他說自己是個喜歡講故事的人,特別是講自己的故事,加上學藝術的經歷使他保有文藝工作者的浪漫和感性,于是就索性把自己放進故事里,再把自己抽離出來,不斷審視自己和觀照世界。
“我沒上過高中”、“我小時候學習很不好”,孫老師突然來了一場“自我袒露”,這是他第一次把他的故事講給我們聽,而在他13年的輔導員的工作里,這段故事被不斷修葺、不斷架構,伴隨他一次次的現身說法,在班會上、在心理課課堂、在一對一的談心時間里傳遞給一屆又一屆學生:
“大家都是從高中來到這里的,可是我都沒上過高中,你看你們的起點比我高,理應比我出彩才對,所以要正確認識你自己,永遠不要小看自己,去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努力實現你們的進階!
沒讀過高中,專升本考入煙臺大學,后來考研順利上岸,最后進入高校成為教師骨干……我們聽到的是一段充滿逆襲意味的故事,而在孫老師那里,這是一段扎實的、裹挾了苦澀和艱辛的青春。
“專升本那一年的磨練,英語和計算機的書都要被翻爛了,到達了隨手翻一頁就能背誦的狀態,只有在畫畫的時候才算是休息,其實?频臅r候自己的美術功底在班里屬于后進生,那一年通過不斷的學習,技術和心理都得到了提升發展!彼炖镎f著艱辛,眼里卻充滿了感激,“升本的那一年,畫圖的紙摞起來得有這張桌子這么高吧!彼咽址旁谧雷由,輕輕拍了兩下。
功夫不負有心人,孫老師成功考取煙臺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后來又考取了山東大學的在職研究生,彌補了自己心理上的某種缺憾。

孫老師獲得煙臺市杰出志愿者
帶著驕傲的神情,孫老師說起自己以前帶過的一個學生:“他高中的時候成績特別優秀,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所以來學校之后很沮喪。了解到情況之后,我就開始給他找事干,先是安排他做舍長,之后又安排他做團支書,讓他忙起來。再加上自己不斷現身說法,那個學生漸漸地走到了陽光底下,開始轉變。他在校期間獲得了很多榮譽,之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升本考上了泰山學院,之后又考研到了魯東大學,聽說現在畢業之后發展也是不錯的!
“所以說,只有行動才能改變現狀,對現狀不滿意就要做出決心、付出努力!睂O老師補充,像是說給自己,只是,我們也聽得清晰。
插上翅膀
孫老師的語氣在說到自己組織的志愿隊的時候升了一調,在幾天前的團市委表彰大會上剛剛捧回了煙臺市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的獎狀,這個志愿隊被取名為“夢之翼師生志愿服務隊”,走過六個年頭之后,基本實現了孫老師初創時的目標:圍繞學生的專業內容進行志愿服務,最好能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練兵場。
參加工作之后,孫老師雖忙于工作,但是也一直保持著敏銳的美術嗅覺。2010年前后,3D地畫(立體地畫)作為一種新興的街頭文化在南方開始掀起藝術狂歡,孫老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藝術動態,號召同學們一起研究和學習這種在二維空間上模擬三維空間的藝術形式。
經過兩年的摸索和實踐,2012年春節期間,以世界地球日為主題的3D地畫作品《天井》《即將枯竭的水源》《舞龍出世》橫空出世,在南山公園引得游客紛紛駐足觀賞。
當時全國只有三家3D地畫制作公司,山東在這個領域還屬于空白。從無到有,在孫老師的指導下,煙職的學生做到了。

環保日3D地畫
此后,通過媒體報道和口口相傳,南山動物園的領導把錦旗送到了學校,同時越來越多的組織找到學校里來尋求合作,孫老師和他的夢之翼師生志愿服務隊不斷鉆研、不斷實踐,于是在第二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為海昌·煙臺鯨鯊館繪制的《浪淘·鯊》,在漁人碼頭面世,占地面積162㎡,這是當時山東省面積最大的3D地畫,它的背后,是來自“夢之翼師生志愿服務隊”的20余名學生耗時兩個周時間的奮戰。

學生在鉆研、繪制地畫
現在夢之翼師生志愿服務隊一共有47人,整個隊伍一直處于流動的狀態,從景點的立體地畫形象設計到村莊村容村貌墻繪設計,只要是能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地方,都在孫老師的考量里。

創作學生和《浪淘·鯊》合影
孫老師一直相信,這些訓練和積累,會在學生就業的時候,給他們插上翅膀,變成強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