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煙臺大學生網4月2日訊(通訊員 蘭芳)按照約定,上課鈴聲響了25秒。趙帥老師一邊整理語言一邊往講臺方向移動,課間互動熱鬧了10分鐘,要在這25秒里匆匆結束。他從人群中撤回到講臺上,在上一節課寫下的“蒜”字后面加上了兩個字:“你狠”。

趙帥,男。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團委副書記,副科級輔導員。
2018年5月獲第四屆山東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2016年9月獲山東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2016年10月獲山東省輔導員主題演講比賽二等獎;2016年12月獲第三屆山東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二等獎;2018年獲山東省尋找青年“政治佳”第二季活動作品優秀獎;2015年獲煙臺市“膠東紅色文化”演講比賽三等獎;
扮演自己
早上9點鐘,春天帶來的清風從窗戶里跑進來,跑進身體的每一處角落,靠窗同學的頭發被吹出不同形狀。春天、暖風、人群,在清晨站成一道景觀。
按照約定,上課鈴聲響了25秒。趙帥老師一邊整理語言一邊往講臺方向移動,課間互動熱鬧了10分鐘,要在這25秒里匆匆結束。
他從人群中撤回到講臺上,在上一節課寫的“蒜”字后面加上了兩個字:“你狠”。
這節課從降價的大蒜講起,講到諾曼底戰役的策略,又從知乎大數據講到邏輯思維,從羅振宇講到王思聰,從經濟學講到歷史學。
一些嚴肅內核的宏大命題被精心包裝成“流行話語”,跟在趙老師300字+/分鐘的語速后面,在空氣中做著看不見的布朗運動,作為回報,后排女生時不時傳來嗤嗤的笑聲。
一種短暫的斷裂感之后,感覺有一樣東西突然在心里立住了。
這次見面,特意去上了趙老師的一堂課,作為團委書記,他的工作除了“教學”,占據更大比重的是“育人”。
趙老師是一個很棒的聊天對象。我問什么,他回答什么,極少跑題,或者有幾次我問不出來,他就替我填補空白,然后開始自問自答。他言簡意賅地說出對自己的定位:“我屬于表演型人格,自娛自樂是我的愛好!
“表演型人格”更被普遍知曉的表達是“戲精”,這剛好和他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在他的教學理念里,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喚起畫面感”,燈光在腦海里打開,講臺變成舞臺,在剛剛那節“演講與口才”課程中,他作為“畫面”的主體,四海八荒搜集來的段子皆是演出的道具。
找到趙帥老師的一個原因是他“賽霸”的稱號。2018年5月,在山東省第四屆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中。經過5場硬戰,他從來自全省各高校的131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一等獎(第4名)的好成績。在兩年前的這個時刻,因為最后一關的失誤,他的名字從“一等獎”的名單上被劃掉。
“上次拿二等獎,這次拿一等獎,這符合邏輯!

他對于獎項和榮譽的態度更貼近普通青年人的真實:“參加比賽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不然誰會喜歡比賽!”
出生于德州市的一個工人家庭,一家人都是喜歡掰扯道理的人,在原生家庭的某種指引下,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和小伙伴為一些事情“掰扯”:“我是一個喜歡證明自己的人,想讓別人和我有同樣的價值認同,所以我會用大家喜歡的方式(笑話、段子等)、物盡其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年紀的序列中,趙帥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出生于1989年的12月中下旬,在學生群體中,他是“差幾天90年代”的80后,而作為89年出生的青年,他也因為這幾天的差距成為同齡人中年紀最小的一批而備受照顧。
不屬于90后,又偏離于大部分80后:“無所謂,我在扮演自己!
他身上是一個時代的截面,采訪過程中,這個截面里專屬的“主見”“矛盾”“感性”等詞匯悉數登場。

折騰
某種意義上,眼前的這個男人是由繁復的經歷堆積起來的。
“折騰”是他對于自己性格底色的形容。這種底色產生于童年時代,在少年時代不斷滋長,并于青年時代發揮作用。
七年前,趙帥帶著輔導員老師那句“——關鍵時刻頂上去!”,從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畢業。
對于處在大學中的人來說,校園像是一個巨大的真空玻璃罩,隔絕了外來的一切未知和壓力,而大四畢業鈴聲響起的那一刻,玻璃罩瞬間碎成渣末,原來最安全的一群人瞬間暴露在巨大而籠統的真實中,壓力和未知鋪面而來。
怎么在這種真實中找探出頭來尋找到一個出口,是每個畢業生都要面臨的問題。那個時候,規劃內心秩序的指揮官跳了出來,告訴了他八個字:留在煙臺,活得體面。
大學四年,在和同學老師的交往中,他的情感由單薄變得厚重。畢業之際,在這個海天相連的城市,他找到了被叫作“歸屬感”的東西。理性的人變得感性起來,婉拒了中國民航大學“教學秘書”的邀請,一心想把根扎進煙臺的土壤里。
租房、工作、跳槽、再跳槽,寫作、主持、學習、再學習…
作為膠東在線的網站編輯,他在新聞現場寫過稿;作為過街道辦事處辦事員,他在瑣碎日子里磨煉心境。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偷偷把爺爺支援的四千塊錢學車費拿去學習主持,從學舌和模仿開始,野生主持人慢慢擁有了舞臺和觀眾。
“在不確定想干什么的時候,多嘗試多折騰,這是找到自己職業歸屬的必經之路,年輕不要怕,大膽試錯!
扎眼的“表演型人格”是他在不同角色之間跳轉的踏板。他是一個熱衷于在生活里解決問題的人,也是一個每天強迫自己思考,并習慣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生活的青年人。

“當我找到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而且之前的閱歷、經驗和特長都可以在這份工作中發揮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是一片很廣闊的天地更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那我就可以放心地為之奮斗了!焙I瞎蝸砹舜猴L,意味著他在山東商務職業學院開啟了作為老師的第5年。折騰過后,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安全感”。
“還有,你不覺得“趙帥”和“教學”這兩個詞讀起來,很像么?”
保持饑渴
住在高層,除了物理上的抬舉,還有心理上的得勢。
買房是趙帥自己的決定。帶著馬克思哲學的指導,他是人群中活得很清醒的一個:“當我的工資能支付每個月的房貸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準備買房了!
他選擇了學校附近樓盤的一個高層,用“抓主要矛盾”的思維一路排除障礙,在合適的位置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生活狀態。
“行走”是采訪過程中被他反復提起的一個詞匯,不論出差還是旅游,他說總喜歡用腳步丈量一個城市,他思索著迎面而來的每一個人身上的,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故事。
對于趙帥來說,“行走”是審視自我,對照世界的過程,也能從中收獲一種心理上的充實感。
在真實情景中認真生活的人,總是有著更強烈的現實意味。他點起一支煙,打開窗靠在床邊,吸進來,吐出去。
突然一句:“我特別害怕冷場,失語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當大家都不說話了,你想想有多可怕!
剛剛課堂上那個用力表演的人,更像是一群人,模仿學舌、捏著嗓子唱《探清水河》、企圖用一顆心抵達所有的心。走下講臺,他松弛下來,表達出對于“失語”的憂慮:時間都在冷漠中溜走了。
“您覺得怎樣才算是沒有浪費時間呢?”我表達出好奇。
“很簡單,就是當你回憶過去的時候,每一段時間都可以對應到具體的事情上,你可以精準地記起那時候的情緒,少有空白,沒有斷片,每一段時間都可以流暢地連接起來,組成一段情感豐沛的記憶。當然,有時候適時的沉默也有它的情緒和意義!
這是目前我聽到的這個問題的最佳回答。
“那么怎么才能打破自己的舒適區?”我繼續追問。
“我的做法是:保持饑渴,不要太飽!
是啊,一哄而上的情緒都難逃“一哄而散”的命運。在這個熱火烹油、繁花似錦的時代,信息每天迎面撲來,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短而快”。過剩的表達欲造成話語權的部分缺失,在一些真正需要發表觀點的場合,失語成了大眾精神癥候。適當做減法、保持心理上的適當饑渴,可能顯得不那么時髦,卻是一種迫在眉睫的必須作為。
我又上了一課。